10月19日上午9点左右,正是上课时间,安静的太和中学突然热闹起来。来自全县各地的教师把能容纳300多人的报告厅挤得满满的,就连过道都挤满了人。这也拉开了省特级教师讲师团赴皖北巡回讲学的大幕。
长期以来,皖北和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成为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洼地,教育发展水平落后状况尤其影响了全省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2008年11月7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就加快亳州、宿州、阜阳三市以及沿淮的五河、固镇、怀远、凤阳、寿县、霍邱六县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意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强指导,对口帮扶,重点支持三市六县教育发展。为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皖北地区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促进皖北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省教育厅从全省在职特级教师中精心遴选23名特级教师组建赴皖北巡回讲学特级教师讲师团,于10月19日至23日赴皖北三市开展巡回讲学活动。
10月19日,太和;10月21日,涡阳;10月23日,灵璧。讲师团到了几十所学校,几千名老师和学生聆听了他们精彩的报告和示范课。老师们有机会和特级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探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考试与评价等有关问题。“上一堂示范课、作一场学术报告、组织一次互动式研讨”的讲学方式,充分展示了特级教师的风采,引领皖北地区教师的专业成长。“请全省最好的老师,为皖北的老师上最好的课,讲怎样才能上最好的课。”讲师团团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这样介绍这次巡回讲学。
特级教师的魅力——充满活力的课堂,内涵丰富深刻的授课内容,各具特色的讲课风格,23名特级教师,毫不保留地展示着他们特级教师的风采。
曹锦群,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特级化学老师。他在太和八中、涡阳二中、灵璧一中分别上了一堂化学示范课:“用过氧化氢溶液抽取氧气的实验”。上课前,他和那些首次接触的学生展开互动,用较短的时间打破师生之间的生疏感和距离感。课堂上,他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从提问大家对苍蝇的印象和了解引入正题,再带领大家回顾已学知识,为新的探究方案做准备,引起学生的期待和注意,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思考、讨论、交流、实验、评价、拓展。整节课一气呵成,学生始终兴趣盎然。
课后学生对曹老师的评价是幽默、亲切,学生说化学课就应该这样上,自己动手做实验,有趣而且记得清楚。听课的老师说:听曹老师的课,不是盲目地学习一些技巧,而是学到了真东西。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做班主任?来自铜陵市人民小学的特级教师芮良敏从教近20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她说做一名小学班主任看起来很平凡,但要当好班主任却并非易事。因为班主任所面对的虽然是一个“小世界”,但在这个“小世界”里有几十双眼睛,有几十个奇特的人和多彩的个性,还有丰富的思想和多变的情感……要把这些多彩的“小世界”有序地条理化,除了要在一切活动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外,还要掌握方法。班主任是这些幼小心灵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指挥者。因此,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又伟大的工作。要做好班主任,需要满腔的热情,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形成独特的班级管理特色,只有这样,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会另有一番新天地。她的“小世界,大天地——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认识”报告,以她的亲身体会和经验,告诉大家,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是班级管理的艺术,表扬学生的艺术,待进步生转化的艺术,开好家长会的艺术。她特别强调小学班主任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思想,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班主任官小责任重。班主任工作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好班主任工作,最后要归结为一个“心”字。即对工作要热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同事要虚心,发现问题要细心,处理问题要精心,思想工作要耐心,做事情要用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芮良敏的报告让许多做班主任工作的老师陷入沉思,来自涡阳城关中心校的牛加平老师就很感慨,他说:“芮良敏老师让我们知道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应该怎样走。”
23位特级教师的报告和示范课都是精心准备和周密安排的。内容涉及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新课程考试和评价的改革,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高中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能和这么多特级教师面对面,领会到特级教师的风采,对广大皖北地区的教师专业成长,意义非同寻常。
发展教育的盛宴——一个又一个站着听课的老师,一次又一次延时的教师互动,讲师团每到一地,都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特级教师讲师团此次皖北巡回讲学的第一站是太和县。讲师团所乘坐的中巴车刚驶进下榻的宾馆时,特级教师们就被宾馆门前站着的一排人惊呆了。“难道是来接我们的?”大家都有些不信。有的老师还开玩笑,“也许哪个领导人也和我们住在一家宾馆吧?”当特级教师们走下车,迎面而来的是一句句热情的欢迎和问候。原来,为安排好讲师团此次在太和的巡回讲学,更为了让太和的老师和特级教师们“零距离”地学习和交流,太和县教育局特地安排了“一对一”的特殊接待,每一位特级教师在太和县期间都有一位当地的老师陪同。涡阳、灵璧也都做了精心准备,对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进行了周密安排。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教育局更是高度重视,分别下发了关于组织全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观摩省特级教师讲师团讲学活动的通知。
在太和中学,在涡阳一中,在灵璧中学,在讲师团所到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报告厅,每一个教室,到处都有老师们认真听讲的身影。尽管各地已经规定了听课老师的人数,但有时,老师们到的实在太多,走廊上加满了学生坐的凳子,没有凳子的老师,就站着听。每次示范课后进行的交流和研讨,结束的时间都是一次又一次往后推移。实实在在的报告和摒弃了“花架子”的示范课,让这场发展教育的“盛宴”,更突出了一个“实”。
灵璧县实验小学的付文英老师在10月23日上午听完特级教师胡晓燕的《小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王和欣的《小学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芮良敏《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报告后,深有感触。她说:“一个小学生、一个个小学生的今天,影响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这不是空话、大话,而是大实话。听完了报告,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又大了好多。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就从本职工作开始,努力地去做的更好一些吧。专家的报告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会认真学习他们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修养,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更好地为我的学生服务。”
涡阳一中的老师们在听完特级教师包文敏的《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夏建华的《中学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报告后说:难得一听的报告,没有高高在上的枯燥理论,给我们一种理论走下“神坛”的感觉,他们是真正深入一线,深入课堂的专家,他们所做的报告是对我们老师教学真正有指导意义的报告。灵璧县实验小学的张爱荣老师用“播撒智慧,点亮心灯”形容她的感受,她说,精彩的报告,如教海探航中的一盏明灯;成功的示范课,如航行教海中的一次“手把手”帮助。
都说教学相长,都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23名讲师团的特级教师来自全省各地,他们经历了实践、思考、提升的专业成长历程,他们身上不仅体现了先进性、实践性,还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皖北归来,报告团成员们感到他们自己的收获也是丰厚的。他们说,讲学对自己来说也是脱胎换骨的一次升华,在互相学习和探讨中,教育观念和思想有了一次次大交流、大碰撞,大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共同的目标、相同的经验、不同的做法,会促使我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师是基石的奠基者。目前,“上学难”不再是我省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要“上好学”的问题已经凸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者的渴望,是千千万万受教育者的渴望,更是广大教师的渴望。讲师团所到之处,反响强烈,共鸣强烈。报告和示范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它对皖北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推进作用和对皖北地区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引领作用,将逐步凸显。
相关链接:
2009年8月23日至28日,省教育厅派出了由11名中小学特级教师组成的讲师团远赴我省对口支援的四川松潘,送教上门,为四川省松潘县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特级教师通过示范、引领和互动,从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际两大主题,就新课程体系的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及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与松潘县的教师作面对面的交流。来自松潘县18所中小学、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的143名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参加了培训,培训学员涵盖藏、羌、回、汉各民族教师。此次培训搭建了多民族、多种教育理念交融沟通的平台。据了解,我省智力援建教育项目将连续进行两年,为松潘培训各学科教师270人左右。
2009年8月21日,由安徽省教育厅组织、芜湖市教育局承担的第二批援藏送教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自8月9日开始,历时12天。送教期间,根据西藏学校要求,讲师团主要围绕新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发展性评价、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内容,为送教的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开设8场讲座,同时还进行了互动交流。讲座和交流深受好评。本次送教活动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展现了我省新课程实验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也加深了两地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达到预期效果,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