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四五的少年,身材高大,浑身上下透着活泼机灵劲儿。从他平常间笑口常开、热心班级学校事务、参加家务劳动、酷爱读书等等的生活小事,我们能够感觉到他对生活的乐观,对学习充满信心,对美好的明天满怀希望。
这不,他课间又在教室里作迈克尔.杰克逊的劲歌炫舞模仿秀。瞧,他投入的那份热情,顶针的姿态,昂然的个性风貌;听,他那高亢的歌喉,激情舞动的声响,有模有样的唱腔,虽然有那么一点不着律调,但同学们还是被他的那股子精气神所感染,都忍不住捧腹大笑。作为班主任老师,我有时候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们中间,去感受他们身上洋溢的青春气息,蓬勃向上的进取劲头,团结协作的班风班貌。我引以为自豪的班级管理状况,应该与这位帅哥班长--张磊的积极主动配合密切相关。
我们再来看看六年级教室,干净的地面,整齐的桌椅,可以看出经常性的保洁工作由他带领同学们做得不错。讲台上摆放整齐的尼龙袋,分装废纸、塑料及饮料瓶等,是他带头捡拾、分拣出来的废品。在他的热心操作下,班级卖废品已积攒了123块钱了。每天早晨,他还带同学们积极协助值班老师打扫校园卫生,包括厕所和一些卫生死角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可以说校园整体性的保洁工作六年级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尤其张磊同学功不可没。
以上是张磊同学在学校的主要表现。要深入了解他在家的生活状貌,只有借助作文、周记、日记或谈心交流了。我从他的周记知道两件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一是帮他爷爷奶奶种玉米,是二茬抢种。那天艳阳当头,天气炎热,热浪燎人,难以忍受。他帮着打埯子、点种子。一开始还能应付。但是渐渐地,他感觉心慌意乱,头晕目眩,体力不支。他好想跟爷爷奶奶说受不了了,要回家歇息。然而,他张不开口--爸爸妈妈不在家,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要尽己所能地为家里顶起一片天。再说,爷爷奶奶白发霜须的都在炎天热地里干活,他有什么理由逃避呢?所以,凭着某种意志或信念的支撑,他坚持把那天的活儿干完。再就是爷爷奶奶让他把秋收的玉米棒子扛上楼风晒。他一尼龙袋一尼龙袋往楼上搬扛,累得大汗淋漓,喘不过粗气,直至筋疲力尽还在周记里道乐呵。我在评奖过他的周记,和他聊天,问他想不想爸妈。他说,想,哪能不想,只是没办法。他知道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也是为家好,为他好。听他这么说,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这大概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现实含义吧。
最令我们刮目相看的是张磊同学酷爱阅读课外书籍:作文、童话故事、科普类,还有大部头文学名著。有一次课间,他在津津有味地看一本厚厚的书,我拿过来一看--《宋词三百首》,把我搞得一愣一愣的。我惊讶之余没说什么,点点头,赞许地笑笑。我有什么理由怀疑他不解其意而进行阅读呢?他广泛阅读而不求甚解,不正是中国古人提倡的读书方法吗?我没道理对他浓厚的读书兴趣和强烈的上进心说三道四指手画脚。他能这样“敏而好学”不是和我们提倡的目标要求相一致的吗?
少年强则国强,这是中国近代哲人梁启超的名言。这也是我从像张磊同学这样的学生身上看到的希望所在。张磊同学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艰苦环境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其骨子里那种坚强不屈的韧性,并勃发出盎然向上的生机。张磊从小父母外出打工,跟随爷爷奶奶常年留守,纵然无法享受到亲情之乐,也未必完全是坏事,某种程度上或许锻炼了他。所谓祸福相依,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生动活泼看少年。张磊同学的出色表现令我欣慰。我相信他会一如既往地朝着他既定的目标努力前行,并保持活泼乐观的精神态势,走出属于他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之路。为他祝福!为他加油!(荣维坦) |